突如其来、不断扩散的疫情,让2020年春节变得不同寻常。1月26日起,金龙车身第一时间加入驰援疫情防控队伍当中,与“逆行者”同行,为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筑起“安全结界”。二十多天过去了,他们始终冲在防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员工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由于春节加班,还有很多人至今没有和家人见过面。不是不想家,只是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化成“疫情不退,战斗不止“的强大力量。
防疫战线的“守卫者”
春节前夕,车身公司廖勇从手机上看到武汉疫情及传播情况的持续报道,他意识到这场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相似之处,迅速扩散的疫情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有着28年工龄的老员工,他在正月初三率先返岗上班,自1月26日以来,每天都能够见到人事行政部的廖勇,穿梭在车身公司、市工信局、灌口镇政府,深入对外沟通,快速办理了疫情时期的复工手续,协调疫情期间人员通行证。他每天组织保洁人员两次对卫生间、门、走道等一一进行消毒,迅速开展口罩、消毒液等急需物资的采买工作,推算各类物资可用时间,实时登记在册,掌握最新库存情况。保障了复工防疫物资的供应。同时,全面负责员工信息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对返岗员工,无论何时返回厦门,他都仔仔细细对返岗人员的个人状况进行排查“摸底”。
1月31日,驻场医生殷桂风返厂上班,全面部署厂区内消毒工作,指导复工生产人员做好防疫保护工作,开展防控知识宣讲。党务专员洪瑞涎起草并发布防疫文件30篇,规范公司门岗出入流程,把好厂区防控“第一关”,做好车队防疫和应急保障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检测体温。2月8日,为更加方便、详细地收集员工的春节行程信息,企业管理部林厦辉主动提出开发微信小程序,连续工作20小时完成开发任务。2月9日晚,公司就基本掌握了所有员工的行程信息,为部署防疫工作提供第一手信息,通过运用大数据实时更新员工行程信息,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员工重复信息填报。
紧急支援大金龙负压救护车生产
车身公司李能坚、廖有森、章荣丛、王进喜、刘老二、晏鹏、黄玉锋、崔艳可、王文州等9位员工放弃春节休假,从1月28日(正月初四)起,紧急支援大金龙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为加快改制进度,曾连续四天奋战至次日1点,为72台负压救护车按时交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产线经理“重操旧业”,再上生产一线
受疫情影响,符合上岗条件操作人员不足,党支部宣传委员,焊装H产线经理陈加涛主动请缨顶岗侧墙总成关键岗位。新任产线交付经理李能坚主动放弃休假,第一时间联系留厦员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组织合适员工复工,同时担任前围班“兼职班长”。

“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
为了解负压隔离设备安装改制要求,车身公司通过视频连线党员业务骨干,组建临时技术党小组,提前利用负压系统图纸和数模进行反复设计验证。总装班班长廖有森自制专用辅具,精准贴合负压设备支架安装卡槽,使负压救护车改制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新时代班组建设显成效,“多能工”起了大作用
通过改造动力管线,改制部分模具,公司四条产线“拧”成一条“负压救护车生产线”。通过一年多的“新时代班组建设”,不同产线的工人成为了“操作能手”。

工艺员黄龙志。积极与大金龙、金旅进行技术对接,一人肩负起负压救护车生产工艺任务,开展生产、物流的技术交底和生产工艺指导,还兼任底板班、侧墙班、总装班、车架班的质量巡检工作。
质检员易秋辉。负责调度负压救护车身调整线的生产组织工作,并对负压救护车身前、中、后门的安装进行技术支持。
质检员程福星。除负压救护车的车门的所有巡检、整车合格率检查外,还开展调整线的车身前围部分零件的修整工作。
此外,许亚棋、陈土波、蔡清华、杨志伟等4名机修员,除保证产线设备的正常运转,还主动支援主线侧墙、总装班的关键岗位。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阴霾过去,我们所有人都会迎来繁花似锦!我们将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