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节,勾起人们儿时回忆,纵然时间久远,纵然生活漂泊,美好的童年记忆从未磨灭,内心深处的童真永远灼热!
儿童邮票记载时代特有的活力和精神。童年的生活、童年的乐趣、童年每一瞬间都被小小的邮票凝聚于方寸之间,生动活泼的画面,俨然是一本童年生活记录册,为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记忆与感动。
中国的儿童节,最初是定于每年的4月4日,当时称为“四四”儿童节。“四月四,四月四,小孩要立志,小时做小事,大时做大事。”这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陶行知于1946年写的童谣,旨在勉励儿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童谣里的“四月四”便是民国时期的儿童节。

J.DB-37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
1947年儿童节前夕,哈尔滨筹办儿童团成立大会,以毛泽东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为口号,号召解放区儿童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并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及时发行了这套儿童节纪念邮票。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联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决定将各国的儿童节日期统一,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相应规定:将“六一国际儿童节”定为中国儿童节日。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通告,正式确定6月1日为我国儿童节,同时废止原有的“四四”儿童节。
新中国共发行了30余套少年儿童邮票。这些邮票五彩缤纷赏心悦目,题材也多种多样,有反映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儿童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动画、经典童话、古代经典儿童励志故事等等。

1958年,为庆祝国际儿童节,原邮电部发行具有我国民间剪纸和木版水印艺术效果的特18《儿童》特种邮票1套4枚,揭开了儿童节邮票的发行帷幕。

在1976年联合国第37届大会上,决定1979年为国际儿童年。1977年7月10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国际儿童年秘书处,负责联络和宣传等工作。同年2月和10月,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先后致函153个国家外长,邀请各国政府参加国际儿童年活动。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了国际儿童年的活动。根据联合国的决议,举办国际儿童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所有国家重视儿童问题,并根据本国情况大力发展儿童保护、教育和福利事业。
童真·童趣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经过广大教师、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少年儿童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健康成长为具有美好理想和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人。

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庆祝儿童节,于1963年6月1日发行的《儿童》邮票,图案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了12幅生动的画面,塑造了12个像苹果似的红润圆胖的脸庞,捕捉住了12种“憨”态,集中表现了儿童的稚拙和纯真,展示出了新中国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画面犹如辽阔的碧水、蓝天、大地,创造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孩子们的形象有的像翱翔蓝天的小鹰,有的像戏游碧水的鱼儿,有的像奔驰大地的小马,……形象准确,色彩明快,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1966年2月25日,为了宣传开展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意义,我国发行“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特种邮票,集中反映了少年儿童运动的开展情况。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邮电部1973年6月1日发行了这套邮票,再现了汉、蒙、藏、维、朝等五个民族的传统歌舞形象。图案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既有装饰韵味,又富生活情趣,并采取五横联的设计形式,歌舞融为一体,象征着民族的团结。

1978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为了反映新中国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生动情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从小锻炼为革命》特种邮票。
少年儿童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从小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他们身体形态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同时,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各项运动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项目创造好成绩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无论是从根本上改善中华民族的健康状况,还是要迅速提高中国运动技术水平,都应十分重视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体育活动。体育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思想作风等方面打好基础。
童心·绘制美好的愿望
许许多多的儿童喜欢绘画。他们用一颗纯洁的童心观察和理解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生动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这些票面没有成熟的技法和水平,只有纯粹的童心和美好的愿望。

《儿童画选》邮票4枚,采用了四个民族小朋友原画,分别为:壮族王亚妮的《给妈妈抓痒》、回族刘中的《我爱长城》、毛南族谭阿西的《小猫咪》、汉族卜桦的《太阳、小鸟、花和我》

1987年6月1日,我国发行《我们的节日》特种邮票,邮票图案分别为“节日欢乐”,“和平幸福”。图稿由7岁的小朋友设计的,他们是阎庆辉和刘媛,他们用童稚的笔触和线条描绘出朴素的梦想,希望世界一家,幸福快乐,和平安康。

1989年6月1日,为纪念国际儿童节40周年,发行《儿童生活(附捐)》邮票一套,这套邮票的图画出自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美术组成员之手,他们是北京市小学的 1-6 年级学生。图案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色彩强烈,具有时代气息和稚拙韵味,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心态、渴求和梦想。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我的好朋友、企鹅,你好、我的鸟、拍球。
我的好朋友:图案是三个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手拉手在一起,表现世界儿童友好往来,团结友爱。
企鹅,你好:图案是身穿有五星红旗的少年在南极和企鹅嬉戏,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科学,不怕艰难,征服大自然的精神。
我的鸟:图案是一个小朋友骑着硕大的飞鸟,高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在有太阳和月亮的天空中飞翔,表现了中国少年儿童向着宇宙、未来和科学努力奋斗。
拍球:图案是两个小朋友在绿色的草地上玩球,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1996年6月1日,为了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反映新中国儿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邮电部发行了《儿童生活》特种邮票,本套邮票出自于一个16岁的少年之手。设计者为张乐陆,是上海华山美术学校的学生。
第一枚欢乐心声,画面上,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正在指挥大家演唱《歌唱祖国》,她的身后,身着鲜艳服装的各族小朋友正在载歌载舞。上边的五线谱的五条线组成了红、黄、蓝、绿四条彩带,象征着长城、黄河、长江和中华大地。而最上边的那条线,幻化成万里长城的城垛;五线谱跳动的音符是由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所组成的。
第二枚助人为乐,画面上,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两个小学生正撑着雨伞,推着轮椅,送残疾同学去上学。这幅画面意在反映“爱人民”这一主题的。用这种小学生“互爱”的场面来表现,颇具时代性。他们的身后,是绿树鲜花掩映着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寓意深刻。
第三枚南极考察,画面上,一个擎着五星红旗的小女孩抵达南极,一群极地企鹅热烈欢迎小客人的到来,画面左侧还有一个小男孩在冰天雪地中作科学观测。这是设计者取材于《小伙伴》报第一任小主编赴南极考察的事实而作,不仅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南极,中国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也表现了中国儿童的生活情趣不仅仅是“玩乐”,而是有更高层次的内容,即从小向科学进军。
第四枚绿化祖国,画面上,两个小朋友正在栽下希望之树,背景群山环抱,蜿蜒起伏,不仅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也寓意着中国儿童正在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2000年6月1日,我国发行《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1世纪展望》, 8枚邮票用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来作为21世纪展望的画面,具有不言而喻的深刻含义。首次将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儿童邮票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作为这套邮票的图稿。
“奔向新世纪”由上海凌俐斐创作,画面描绘了由四条龙演化成的2000(龙年),在小朋友的催促下前进。寓意从2000年奔向21世纪。
“我造大桥通台湾”由湖南王雨濛创作,画面描绘了小朋友在电脑上设计台湾海峡大桥。寓意21世纪祖国统一大业必成。
“树上宫殿”由安徽李照创作,画面描绘了在大树上建造的宫殿。寓意21世纪广泛采用绿色环保建筑。
“保护地球”由北京陈茁创作,画面描绘了拟人化的地球在小朋友和星星围绕下,露出红红的笑脸,倡导环保理念。
“新世纪的交通”由湖南秦添创作,画面描绘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各种交通工具,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遨游太空”由重庆王奕人创作,画面描绘了小朋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地球变年轻了”由安徽田圆创作,画面描绘了21世纪人类居住的星球。
“世界和平”由河南宋志立创作,画面描绘了地球和硕大的和平鸽,表达儿童对世界和平的憧憬。

祝福祖国特种邮票:这套邮票发行于2009年儿童节, 图稿是在“祝福祖国”图画大赛中选出的儿童画作品,图案色彩鲜艳,感情诚挚,表达出青少年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热情,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全国少年儿童邮票创作设计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共征集作品18000余幅,产生一等奖20名、二等奖46名、三等奖100名,最终从一等奖的作品中选出三幅作品,登上《儿童画作品选》特种邮票。第一枚我的中国梦,由上海市同济小学的杨晓芒同学设计,通过描绘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城市、交通网络繁荣发展等场景,表达了少年儿童不断追寻对宇宙探索的梦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憧憬;第二枚国粹之韵,由合肥新站寿春实验中学的费玉婷同学设计,描绘了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现代科技共繁荣的场景,表达了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和传承;第三枚希望与梦想,由上海市周浦第三小学的钱昕逸同学,描绘了伟大祖国不断发展的场景,少年儿童登高望远、憧憬未来。作品紧密围绕主题,展现出少年儿童对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热爱和自豪。
童真·经典益智
六一儿童节是全球儿童喜庆的日子,为庆祝儿童节,新中国多次发行儿童题材的邮票,2004年开始,邮政部门在“六一”儿童节相继发行了“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文彦博灌水浮球”等我国古代经典益智故事为题材,内容精彩、引人入胜。这些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儿童尊老爱幼、聪慧果敢的优良品质。
北宋时期,司马光出生在今山西省的夏县。不到7岁,司马光就被父母送入“尊贤馆”(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读书。司马光天资聪颖,并且非常用功,对所学的《论语》、《左传》能倒背如流,让先生和同学们甚是惊叹,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
在学馆求学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课间休息,他跟小伙伴们在院里玩捉迷藏时,有个孩子不小心跌入水缸中,顿时水花四溅(图1)。由于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司马光急中生智,从院子里搬来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缸里的水哗哗地往外流(图2)。掉进缸里的小孩得救了,小孩除了受到惊吓和喝了几口水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时,先生也赶到了现场,安顿好落水的孩子后,拉着司马光,拍拍他的肩膀,赞扬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将来必为有用之才。邮票画面中慈祥美丽的母亲与3个孩童组成的构图(图3),表示故事有惊无险的完美结局,意味深长。

孔融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生于书香世家,是孔子第20代孙 ,爸爸是朝中官员,孔融兄弟共7人。有一次,兄弟7人站在假山石后,围在大红圆桌旁“分果”,爸爸妈妈站在他们的两边,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当时4岁的小孔融手拿一个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却把小的梨藏到身后,爸爸妈妈高兴地看着孩子们互相谦让、礼貌的美好举动;身穿红袍官服的爸爸欣慰地捻着胡须,妈妈投去赞赏的目光。孔融的6个哥哥也都把眼神投向小孔融,有的是疑惑,有的是羡慕,有的是不解,有的是赞许,有的是思索。这两枚邮票充分表现“孔融让梨”所蕴含的人类和睦礼让、美满仁爱的内在精神。

三国时,东吴送给汉魏曹操一只身躯庞大的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但他手下的官员一筹莫展,称象之事一时难倒众人。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从人群里走出来说:“我有办法”!
曹冲让人把大象牵上木船,待船身稳定后俯身在船帮上齐水面的地方做记号。而后曹冲再叫人把大象牵到岸上,把大大小小的石头往船上装。等船身沉到刚才做记号处,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起初,曹操手下的官员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通过曹冲的讲解,众人恍然大悟。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非常得意,手捋胡须,仰面大笑,几个大臣以及辛苦抬石的士兵都由衷地佩服这位活泼可爱、机敏过人的神童。

文彦博(1006-1097),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天资聪颖,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时,不小心将球掉进树洞里。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想不出办法来拿球。文彦博叫小朋友们一起帮忙提水灌进树洞。不一会儿,树洞灌满了,皮球也就浮上来了!孩子们高兴得都拍起手来。北宋以来,文彦博灌水浮球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活泼、机敏、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形象深入人心。
童心未泯·一切皆甜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释放,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幸福快乐的童年,往往是在与小伙伴的游戏中度过的。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诉说不完的童真童趣、随时随地迸发而出的创造力,恰恰蕴藉在游戏当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童年记忆,那些难忘的童年片段,或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或存在于那些渐渐泛黄的老照片上。
踢毽子,拣石子,跳皮筋,丢沙包,翻花绳,抽陀螺,打弹弓这些曾经让不少人爱不释手的趣味游戏,课间十分钟,放学路上,三五成群的玩上一玩。那些凌空腾跃,附身勾踢,巧手如梭的场景充满了儿时记忆,每念及此,“你拍一,我拍一,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童言稚语,似乎还久久回响耳边。
让我们随着画面,再找寻那可贵的童年记忆……



中国邮政2017年发行的《儿童游戏》第一组,表现了跳房子、滚铁环、荡秋千、踢毽子、扔沙包和跳山羊等游戏,是多数人成长后无法忘怀的童年记忆。2019年发行的《儿童游戏》第二组将主要表现拼拼图、堆沙堡、滑轮滑、搭积木四种广受现代儿童喜爱的游戏,两种益智类、两种体育类,体现儿童健康、阳光、活泼的特点。
陪伴我们童年的那些动画片
在我们的童年里,陪伴我们成长的不仅有各种玩具、游戏和爸爸妈妈讲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还有让我们每天都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的动画片,一个个鲜活的动画人物形象、如梦如幻的场景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不仅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培养了我们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回忆。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作的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动画片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前七回改编而成,用动画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敢于斗争、纯真顽强的神话英雄,代表着一种不畏强权、挑战虚假威严的反压迫精神的经典神话英雄形象——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上美厂里最辉煌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影响了后世许多孙悟空题材的作品,包括86版《西游记》电视剧。
《哪吒闹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创作的手绘动画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主要讲述了陈塘关李靖之子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影片画面瑰丽、制作精良,人物刻画富有神采、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色彩运用出神入化,将“奇、绝、壮、美”四个字贯穿于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加上戏曲风格的打戏音乐,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神话乐剧作品,影片曾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获得过多个奖项,深受国内外众多好评,且仍被奉为经典老电影。
哪吒对于我们来说是“小英雄”的象征;是“我命不由我不由天”的态度;是儿时守候在黑白电视机前的“目不转睛”。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象天线,听得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啊啊,黑猫警长,啊啊啊,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就是动画片《黑猫警长》里的主题曲。
《黑猫警长》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诸志祥同名小说改编,戴铁郎、范马迪、熊南清执导的5集动画片。讲述了黑猫警长和他手下的警员们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了森林的安全。黑猫警长作为超级正义英雄的化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无数孩子心中埋下了正义的种子。动画片还有科普意义,例如: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等。该动画自1984年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们的喜爱,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儿的美好记忆。黑猫警长是机智、正义、勇敢、帅气,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被称为“中国动画史上最酷的警长”。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你是不是不自觉地就跟着哼唱了出来?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地暴露了自己的年龄。曾经痴痴守着电视屏幕,将葫芦兄弟各项技能背得滚瓜烂熟的小朋友们,大多数已经为人父母,有了自己的萌娃。倘若记忆可以传承,你是不是也想将勇敢团结的葫芦兄弟的故事分享给孩子们呢?
《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5-1987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7只神奇的葫芦,7个本领超群的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展开了与妖精们的周旋。它是中国动画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奉为一代人的童年经典动画,连诡计多端的蛇妖都形象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葫芦兄弟是四方脸、粗眉大眼、头顶葫芦冠、项戴葫芦叶项圈,腰围叶裙,光着小脚丫的胖娃娃,他们勇敢正直,曾陪伴一代人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之后几十年里,仍有不少人都能哼起动画片里的旋律。

1980年,第一套童话邮票《咕咚》在邮坛中发出“咕咚“一声,宣告童话系列邮票诞生。这套童话邮票采用五连张印刷,是1949年建国后第一套印有附票的邮票。由于此套邮票充满了童真童趣,所以受到了儿童和集邮者的欢迎。
《咕咚来了》是根据我国藏族的民间故事改编的,讲述了兔子因为听到了“咕咚”的声音以为怪物来了,其他的小动物也因此而逃命,而后狮子带领大家了解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寓言,它告诉孩子:对于不知道的事物就要了解清楚,不要道听途说,不要想当然,要眼见为实,要有科学实证精神,要注重自己的分析,要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由盛特伟、钱家骏、唐澄担任导演,方慧珍、盛璐德担任编剧。该片讲述了青蛙妈妈产下蝌蚪卵后离开了,蝌蚪卵们慢慢长出尾巴变成一群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它们母亲的特征后,它们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上它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母亲。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2005年发行了一套《安徒生童话》特种邮票。分别为“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母也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安徒生公开提出自己写童话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他还说:“我现在爱好艺术(即写童话)是因为艺术具有一个崇高的使命。”所谓崇高使命,即写童话不只是为了要教育孩子,还要教育孩子的父母。
安徒生的童话不仅继承了民间创作和他前辈童话作家的许多优点,故事生动活泼,语言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和幽默感,而且又有发展,在童话中注入了浓重的诗情和丰富的想象,使他的作品读起来像诗。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战国时,楚人坐船渡江,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宝剑滑落江中,但他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百思不得其解,而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小鲤鱼跳龙门》是根据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改编的童话作品,1958年还被拍摄成一部彩色动画片。在传说中,有一扇龙门,跳过这扇门的鲤鱼可以脱胎换骨,蜕变成龙,所以每年鲤鱼们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龙门前一试究竟。传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改编为童话后,便升华为关于成长的哲学,童话从古老的传说中,汲取成长、蜕变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懂得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努力是实现目标的基石,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2000年8月8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儿童文学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图案分别描绘了鲤鱼奶奶给小鲤鱼讲故事、小鲤鱼找龙门的、小鲤鱼们得到螃蟹大叔帮助、小鲤鱼跳龙门、燕子大婶替小鲤鱼捎喜讯的情景。
《九色鹿》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故事改编,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动画美术作品。该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整幅画卷规模并不大,但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品是侧卷连环画的形式,故事从两端开始,在中间结束。画作根据故事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尾绘制多张作品,这些壁画前后相连,从而完成了开头和结尾。
民族的未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长期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关注民族未来,发展少儿事业,一以贯之地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平台,2019年以来连续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推出“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主题活动,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孩子们将自身成长融入祖国发展之中,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